但與此同時,歐洲國家包括瑞士、荷蘭及芬蘭已經開始著手制定基層勞工「最低工資」法例,藉此保障他們的生計不會受到「人工智能」及機器的影響。今年,來自不同權威學府、美國政府紛紛發表報告,指人工智能將會未來 10 - 20 年間,對全球勞動人口對來嚴重的衝擊。
牛頓大學:2033 年全球一半勞動人口將被「人工智能」取代
但與此同時,歐洲國家包括瑞士、荷蘭及芬蘭已經開始著手制定基層勞工「最低工資」法例,藉此保障他們的生計不會受到「人工智能」及機器的影響。今年,來自不同權威學府、美國政府紛紛發表報告,指人工智能將會未來 10 - 20 年間,對全球勞動人口對來嚴重的衝擊。
世界建築文物保護基金會公佈 2016 年全球高危文化遺產
世界建築文物保護基金會剛公佈了 2016 年世界歷史遺址觀察名單中 50 個高風險文化遺產,它們分佈於全球 36 個國家。名單所列出的文化遺產,預計將在二十年內面對不同的外來風險,包括自然災害、社會因素、政治議題、經濟轉變,以及欠缺直接資金和技術支援等。
2016 年世界歷史遺址觀察名單,包括不久前發生的大地震的尼泊爾的文化遺址、銅器時代的水底城市、羅馬僅存的四面凱旋門(quadrifrons triumphal arch)等。另外,基金會同時列出一系列「無名的遺址」(Unnamed Monument),以表揚全球所有因受社會及政治動盪而面臨破壞的珍貴文化遺產。
2016 年世界歷史遺址觀察名單,包括不久前發生的大地震的尼泊爾的文化遺址、銅器時代的水底城市、羅馬僅存的四面凱旋門(quadrifrons triumphal arch)等。另外,基金會同時列出一系列「無名的遺址」(Unnamed Monument),以表揚全球所有因受社會及政治動盪而面臨破壞的珍貴文化遺產。
瑞典研究人員:狗隻陪伴幼童長大,有助降低患哮喘的風險
父母在子女初生的階段,當然會反予他們最大的呵護,但原來過份保護可能會影響幼兒健康成長。瑞典研究員收集了國內近 15 年的家庭生活條件及資料,發現了養有狗隻的家庭,其子女長大後患上哮喘的機會減少 15 %,再次驗證了太清潔的家居或會增加小孩患上過敏疾病的機會。
美國研究指監獄沒法令犯人改過自身,首推「大學式」療養監獄
根據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Prison Studies 發表的數據指出,美國近年的監獄囚犯過剩,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現時,全美國共有二百萬名囚犯,佔美國總人口的 1%,比例較英國、法國及印尼分別高出近 5 倍、7 倍及 24 倍之多。而最令人憂慮的,是全部犯人之中,有 75% 的人會在出獄後再次犯案。
為了減輕監獄的負荷、協助犯人徹底改過自身,美國當局把加州的一所監禁了殺人犯的監獄建造成療養院一樣,利用貼心的建築設計改善女犯人在獄中情緒及性格,協助她們重獲新生。
NASA 花 5 年製作全球首條 4K 超清影片,完美呈然太陽表面
經過長達五年的觀察及研究,美國航空航天局(簡稱:NASA)近日在 Youtube 上載了全球首條可以 4K 超清解像度觀看的影片,讓全球市民「近距離」欣賞太陽表面的核反應情況,影片上載僅三日已經引來一百二十萬人觀看。
微軟與德國科研公司推「智能升降機」系統,冀兩年後於全球八成升降機推行
全球人口上升,愈來愈多人遷移到城市居住,根據微軟與德國科研公司 ThyssenKrupp 研究資料顯示,現時全世界共有大約一千二百萬部升降機供十億人使用,然而升降機由於故障及其他原因,每年升降機累計的閒置時間就超過一億九千萬小時,相當於二萬一千六百年。
近日,美國的電腦軟件巨頭微軟與德國科研公司 ThyssenKrupp 推出全新的智能升降機系統 MAX,為全球升降機每年節省共一萬零八百年的運作時間。
近日,美國的電腦軟件巨頭微軟與德國科研公司 ThyssenKrupp 推出全新的智能升降機系統 MAX,為全球升降機每年節省共一萬零八百年的運作時間。
建築的巨人 #1 「神之曲條」安東尼‧高迪
數年前,筆者曾經與家人到西班牙旅行,拜訪過聖家堂、桂爾公園、巴特尤之家等旅遊景點。大部份的團友,包括自己在內,均被那些彎彎曲曲、色彩繽紛、奇形怪狀而且難以歸類的建築風格所吸引。尤其在到訪桂爾公園的時候,幾乎以為正門售賣紀念品的小屋是童話故事裡,巫婆用來引誘小朋友的糖果小屋。
大部份由這位西班牙建築師的作品,都是當地熱門的旅遊景點,到訪遊客都十分興奮,爭取有利位置拍照,門庭若市的景點好比市集一樣,熱熱鬧鬧。
記得乘坐旅遊巴前往聖家堂,遠遠已經從窗外看見教堂豎起的四支巨型鐘樓,到達後,我們步步走近,鐘樓愈見高大,教堂正門前各種雕刻在眼前愈見清晰。雕刻記載了幕幕有關基督的故事,筆者對宗教不感興趣,卻一直明白宗教對西方古建築舉足輕重,歐洲最宏偉的建築永遠離不開大教堂。
旅行團套票沒有包括聖家堂的入場券,可是沒有人對未能進入聖家堂感到失望。對於很多人來說,聖家堂的確比起其他大教堂更陌生。
當時的我,對這位建築師一無所知,但是對其巧奪天工的雕塑、怪異的結構和線條、不朽的名聲,以及對建築的執著和追求,已經很快就提起了我的興趣,一切圍繞他的,是那麼引人入勝。他就建築界有鬼才之稱的安東尼‧高廸。
西班牙建築師為當地餐廳設計「新派伊斯蘭」風格
西班牙氣候溫和,長年陽光普照,有別於歐洲其他國家,和暖的天氣令到當地的建築風格洋溢出舒適、朝氣勃勃的感覺,加上當地獨有、沿自伊斯蘭教的安達盧西亞建築風格,當地建築滲出淡淡東方色彩。在塞維利亞,設計師就嘗試為當地的一所餐廳重新設計,更混合安達盧西亞建築及當代的設計元素,感覺更耳目一新。
網絡攝影紅人 Rich McCor 天馬行空的趣怪相集
不知是因為手機的攝影技術日趨發達,抑或是網絡圖片社交平台的興起,造就了不少才華洋溢的攝影發燒友,其中,活潑在 Instagram 的外國攝影師 Rich McCor 剪紙技術融入了建築攝影之內,將歐洲的著名建築物賦予了新的構圖。
經歷半世紀奮鬥,女藝術家兼「遊樂場設計大師」堀內紀子分享 40 年育兒心得
「很多時候,問題往往出現在父母身上,他們好像忘記了小朋友應該是怎麼樣。」
近年,大家可能會發現本地的一些新建成的遊樂場有一種吊球新的玩意,小朋友可以爬在球上當成躚踿的般玩耍。原來,這種新奇的遊樂場設計沿自全球知名的女藝術家--堀內紀子設計。
堀內紀子的「垂球」已經為成世界上新興的遊樂場設計之一,但是原來設計起初並不是為小朋友而設,更不是用來的玩耍。因為一次的「巧合」,不但令堀內紀子的名成利就,更加令她明白設計的意義,成為出色的育兒專家。
法國攝影師潛入「歷史」禁區,重現歐洲列強昔日的光榮
法國攝影師 David de Reuda 鍾情廢墟,深深被那些既荒涼、又淒美的建築物吸引。在月初,英國報章衛報剛公開了一批由該位攝影師拍攝的相片集,大家不妨從他的鏡頭下,見證上世紀歐洲列強的繁盛和衰落。
日本建築師隈研吾--茶園上的博物館
由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親自操刀,座落於杭州瓦山的民俗藝術博物館終於在上月正式落成,這棟位於中國首屈一指的美術學府--中國美術學院內的博物館,不但貫徹了隈研吾的融合自然、充滿東方禪意的建築風格,同時巧妙用上了杭州當地傳統瓦片及幾何建築設計,在茶園上建造出這一洋溢中國樓房風格的現代建築。
2016 年 Fairy Tales 「童話故事」比賽現已接受報名
你自問天馬行空,創意無限?一年一度的 Fairy Tales Architecture Competition 2016 由今日起至 12 月 9 日開始接受報名,這個由 Blank Space 舉辦的比賽,歡迎全球各地的建築師、設計師、作家、藝術家、工程師、插畫師,以及學生參加。只需繳交 5 張由你和你的團隊親作創作的插畫,連同一份 750 - 1500 字的童話故事,從而在故事之中探討建築的可能性以及現實中各種有關建築的議題。
科學家發現「醒目」建築可為市民抗抑鬱
近年建築界不斷探討城市規劃及建築對市民心理狀況的影響,認為建築或會直接對人的喜怒哀樂造成影響。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環境心理學及神經學家 Colin Ellard 上月出版了名為 Places of the Heart 一書,指出沉悶城市建築及設計能夠提高與悲傷、上癮以及疾病有關的壓力。
126 年的秘密,巴黎鐵塔「絕密」公寓曝光!
沒有交通燈,市民更安全?歐美開始引入「人車共用」馬路
或許所有人都會同意交通指示燈是道路安全中必不可少的一環,但近年歐洲就有街道一反傳統,採人「人車共用」的道路設計,不設置全何交通燈及斑馬線,經過數年測試,發現原來共用道路反而可以減低交通意外,專家對這個現象嘖嘖稱奇。
Arcaid 公佈年度世界最佳建築相片獎 20 位入選作品
全球最大的建築圖片交易網站 Arcaid 公佈了「Arcaid Architectural Photography Award」的入圍最後 20 位入選名單,入選的相片將會分為四個組別,分別為建築外觀(Exteriors )、室內設計(Interiors)、地方感(Sense of Place)及使用中的樓房(Building in Use)。評審的準則包括整體質素、構圖、可使用層面等。勝出者或有機會贏得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Award,而去年的得主 Hufton + Crow 則成了本年的評審。
「兩個租客,一個窮」英調查發現倫敦逾半數住屋租客生活窮困
由英國智庫組織 New London Architecture 近日公佈的一項房屋研究,揭示倫敦房屋問題嚴重,調查發現只有兩成人可以負擔八成新落成住宅樓房,而大部份依靠租住單位的當地人生活在貧窮線下。另外,調查預計倫敦的居住人口將按年增加七萬人, 2050 年的總人口估計多達一千一百萬,比現時的八百六十萬增加 22%。
追求不能實現「完美」,建築藝術家 Frank Gehry 的美術哲學
憑大膽的設計,以雕塑一樣富藝術性建築而聞名建築界的建築師 Frank Gehry,所受到的評價卻是好壞參半。愛的,會被其髑目的外觀吸引,拜服於其獨特的建築取材。相反,業界的批評者卻認為他的設計金玉其外,相當難建造之餘,亦欠缺實用性。對於各方的評價和批評,Frank Gehry 近日在其個人傳記中罕有把建築師感性一面公諸於世。
科學家成功發明 「有機混凝土」,具有自我修復能力
荷蘭科學家近日發表報告,指其公司成功研發有機混凝土,混凝土能夠進行自我收復。科學家在沿海的救生台上進行實地測試,研究其抵抗風雨侵蝕的能力。經過長達四年的臨床測試,混凝土依然完好無缺,達到完全防水的功能。這項突破性的發明更令負責研究的 Henk Jonkers 入選本年度歐洲發明獎。
屬於「他們」的另一個城市
在斯洛文尼亞的舊城市盧比安納,該市中心河流的對岸,有一個寨城。寨城由荒廢多年的中世紀的堡壘、被塗抹至色彩斑斕的舊教堂、由鵝卵石所鋪設的街道組成,四通八達卻有如迷宮一樣。這一群看似已經荒廢的十幾棟危樓,竟然被歐洲文化界稱為「斯洛文尼亞的第二首都」,一個屬於青年、小數族裔的「無法之城」。
日本樹屋達人利用高科技在 300 年老樟樹上建造樹屋
日本樹屋達人 Takashi Kobayashi 擁有建造多年樹屋經驗,在過去的 15 年,他負責的樹屋建築項目有超過200 家之多。數年前,他受到日本靜岡縣東部一家酒店的委託,需要在一棵年齡高達 300 年老樟樹上建造樹屋,並且要求樹屋對樟樹毫無影響。
世上首位失明的建築師 Chris Downey:「眼前,只剩下挑戰。」
「世上只有兩類人:一類是殘障的人,另一類是還未發現自己是殘障的人。」
建築師 Chris Downey 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視力,在人生谷底他掙扎求存,不但跨越了絕望的鴻溝,更成為了全球罕有的盲人建築師,設立了盲人建築會,回饋世界。
建築師 Chris Downey 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視力,在人生谷底他掙扎求存,不但跨越了絕望的鴻溝,更成為了全球罕有的盲人建築師,設立了盲人建築會,回饋世界。
訂閱:
文章
(
At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