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的巨人 #1 「神之曲條」安東尼‧高迪



數年前,筆者曾經與家人到西班牙旅行,拜訪過聖家堂、桂爾公園、巴特尤之家等旅遊景點。大部份的團友,包括自己在內,均被那些彎彎曲曲、色彩繽紛、奇形怪狀而且難以歸類的建築風格所吸引。尤其在到訪桂爾公園的時候,幾乎以為正門售賣紀念品的小屋是童話故事裡,巫婆用來引誘小朋友的糖果小屋。

大部份由這位西班牙建築師的作品,都是當地熱門的旅遊景點,到訪遊客都十分興奮,爭取有利位置拍照,門庭若市的景點好比市集一樣,熱熱鬧鬧。

記得乘坐旅遊巴前往聖家堂,遠遠已經從窗外看見教堂豎起的四支巨型鐘樓,到達後,我們步步走近,鐘樓愈見高大,教堂正門前各種雕刻在眼前愈見清晰。雕刻記載了幕幕有關基督的故事,筆者對宗教不感興趣,卻一直明白宗教對西方古建築舉足輕重,歐洲最宏偉的建築永遠離不開大教堂。

旅行團套票沒有包括聖家堂的入場券,可是沒有人對未能進入聖家堂感到失望。對於很多人來說,聖家堂的確比起其他大教堂更陌生。

當時的我,對這位建築師一無所知,但是對其巧奪天工的雕塑、怪異的結構和線條、不朽的名聲,以及對建築的執著和追求,已經很快就提起了我的興趣,一切圍繞他的,是那麼引人入勝。他就建築界有鬼才之稱的安東尼‧高廸。

「直線屬於人類,曲線屬於上帝」



要了解高廸的建築風格,必須由他的生平及經歷說起。安東尼‧高迪出生於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雷烏斯,家族世世代代都是做鍋爐的鐵匠,令高迪在童年時代有敏銳的雕塑感覺及藝術氣息。高迪小時候體弱多病,曾經因為患有風濕病而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令他漸漸把興趣放到觀察大自然上,更令他日後成為師法自然的建築師奠定基礎。

早期建築風格
高迪一家共有五兄弟,因受到父親的鼓勵而到巴塞羅那讀建築系。高迪的建築學知識及造詣淵博,在學習的層面上不區國家地域,在他年輕的時代,高迪深受東方藝術文化,包括印度、波斯及日本影響,並且反映在他的作品,包括桂爾宮(Palau Güell )、桂爾房地的小舍(Pavellons de la Finca Güell)及維森斯之家(Casa Vicens)上。

1878 年,瓷磚商馬紐·維森斯(Manuel Vicens)委託高迪設計一棟避暑別莊,叫做維森斯之家(Casa Vicens),高迪從此展開設計生涯。然而維森斯之家並不是高迪最經典的作品,高迪在接下來的幾個作品當中,才漸漸樹立起自己獨一無二的建築風格。

其後,高迪認識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贊助者,​​在當地顯赫有名的歐塞比·桂爾(Eusebio Güell),桂爾驚於高迪的天才,所以委託高迪設計墓室、殿堂、宅邸、亭台等,令高迪能自由發揮,充分表現自我,發揮他的才華。高迪大部份的作品除了表現了極強烈的個人風格之外,亦對往後的現代設計以至於後現代建築設計提供了許多養分。

及後,高迪受到新哥特式運動所影響,繼承了法國建築師維奧萊-勒-杜克(Viollet-le-Duc)的理念,建造出富新哥特風格的 Teresian College、阿斯托加主教宮(Episcopal Palace in Astorga)及聖家堂半圓形後殿等。

桂爾宮(Palau Güell )


阿斯托加主教宮(Episcopal Palace in Astorga)
在眾多文化藝術薰陶之下,對他最大影響的莫過於哥德復興式建築,哥德復興式建築受到維奧萊-勒-杜克(Viollet-le-Duc)的追捧而再次盛行。而對於高迪來說,哥德式建築未臻完美,他希望透過自己的研究令哥德式建築變得「完美」。

「神的曲線」結合宗教與自然
高迪眼中發現,自然界並不存在純粹的直線。而自稱「神的僕人」的他,一生篤信天主教,認為天下萬物均由上帝創造。曾經說過:「直線屬於人類,曲線屬於上帝。」所以終其一生,高迪都極力在自己的設計當中追求自然,在他的作品當中幾乎找不到直線,大多采用充滿生命力的曲線與有機形狀,例如是樹木、人體骨骼等自然界萬物作靈感,來建造每一棟建築。

高迪從自然萬物中進行觀察,不但從林木、人體骨骼、植物的線條中捕捉設的靈感,更加在它們的結構發現了可用於建築上的幾何結構,包括雙曲拋物面、雙曲面、所述螺旋及錐體等。

高迪曾說:「拋物面、雙曲面及螺旋面,它們會受光線影響而不斷變化,含有豐富的基質,令到它們既無需加以裝飾,又無需建模。」

畢生之作-聖家堂

聖家堂全名為聖家宗座聖殿暨贖罪殿,於 1882 年開始興建,由於是贖罪教堂,所以建造經費依靠個人捐獻,所以興建進度緩慢,是世界上唯一一所沒有竣工已經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建築。

教堂原本由 Josep Maria Bocabella 領導的 Asociacion Josefina y del Templo 宗教團體出資,由建築師 Francesc de Paula del Villar 開始興建,一年後,因設計的教堂成本太高,和宗教團體意見的出現分歧,辭職而去,由當時年僅31歲的安東尼·高迪接手。

接手以後,高廸把教堂重新設計,由新哥特式改為加泰羅尼亞現代主義建築,並且把一生 43  年光陰投放在聖家堂之中,把他畢生學會的建築知識及精髓,全部貫注在教堂之內。

十八塔,三個立面(外觀)
聖家堂外部主要分為東、西、南三個立面,高廸首先建造的「誕生立面Nativity façade位於東側,「受難立面」 Passion façade) 位於西側,「榮耀立面」 Glory façade位於南側。

每個立面各建有四座鐘塔,共計十二座,分別代表耶穌的十二徒。除此之外,建築的中央另有六座高塔,其中四座代表聖經四福音書的作者——馬太(瑪竇)、馬可(馬爾谷)、路加以及約翰(若望),其餘的兩代表聖母瑪利亞耶穌基督。所以整個聖家堂的設計當中總共將建造十八座高塔。代表十二徒的十二座高塔的高度介 98.4 米到 117 米,代表聖經作者的四座高塔為 120 米,代表聖母瑪利亞的高塔為120米,代表耶穌基督的高塔則為170米。

誕生立面
 誕生立面以基督的誕生為題,面向東北,喻意耶穌誕生,立門設有三個門廊,代表了希望,信心和愛心的神學美德。生命之樹升起耶穌在慈善的門廊的大門上方。四塔完成外牆和各專門為聖(馬蒂亞斯使徒,聖巴拿巴,裘德使徒,西門的狂熱者)。

在興建聖家堂的時候,高廸堅持先建造「誕生立面」,因為耶穌誕生辰為普天同慶之事,是含有濃厚慶祝意味的立面。若然先建造悲傷的「受難立面」會嚇怕捐款的市民。而為了令「誕生立面」流露普天同慶的愉快之情,原本希望在每個拱門、雕像和人物畫像塗上顏色,使整個故事更栩栩如生。

受難立面


相比愉快洋溢的「誕生立面」,「受難立面」樸素、簡單、不加修飾,利用原石雕刻出筆直的線條,有如人體的骨骼,藉此刻畫出人的罪孽,把耶穌受難,釘在十字架上的事跡重現世人眼前。

雖然高廸在建造「受難立面」前已經離世,可以是他留下了大量手稿,讓後人可以根據它們建築。1954年,建築師和雕刻家依照高迪留下的圖紙和說明,開始興建「受難立面」,並在於 1976 年完成基本建造工程。

1987 年,一隊由 Josep Maria Subirachs 為首的雕塑家,開始為立雕刻出各種場景和外觀的細節,以剛性、棱角挑起戲劇性的效果,忠於高迪希望以此立面,令觀嘗者產生恐懼的效果。他想“打破”弧線和“剪切”欄目,並利用明暗對比的(由剛性惡劣光線暗的對比角度陰影)的效果進一步顯現基督的犧牲的嚴重性和殘酷。

「榮耀立面」

於 2002 年才開始建造的「榮耀立面」,是三個立面之中最宏偉、最華麗、工程最浩大,亦是唯一有入口前往中殿的立面。高廸希望以此奉獻耶穌基督,彰顯衪的天國榮耀。

立面刻畫了神的道路,包括:死亡、最後審判、榮耀,背棄上帝旨意的就會墮入地獄。建築師就是根據高廸生前建造的模型碎片(模型在 1936 年被破壞)興建立面。此外,建造「榮耀立面」同時需要拆除 Carrer de Mallorca 附近的建築。

每一位想到達榮耀門廊的人,都要由先經過大樓梯,然後透過一條地下通道,通道會以魔鬼及罪惡為主題,會綴以惡魔、偶像、假神、異端和分裂者等等,煉獄和死亡的主題亦會納入其中。貫穿門廊的七條樑柱代表人類的善惡,柱的下半段分為七罪,上半段為七善。

伸延閱讀:建築界「諾貝爾獎」得主坂茂:美,代表人的尊嚴

伸延閱讀:全球十二大街頭藝術大師


伸延閱讀:世上首位失明的建築師 Chris Downey:「眼前,只剩下挑戰。」

結構和內部設計
教堂結構以拉丁十字架形式設計,並且連接五個通道。中央金庫殿及邊殿拱頂樓高分別高 45 米及 30 米。耳堂有三個通道高約 7.5 米。

經過多次的實驗及嘗試,高迪終於把他這種取才於自然界的建築技巧,毫無保留的應用到他人生中最偉大、同時歷史上歷時最長的建築工程--聖家堂。高迪在設計聖家堂的時候,把教堂看成一個樹林的結構,把樹幹般的柱子四處分散,以支撐雙曲面交織的天花結構,並且令枉子稍作傾斜,以抵受垂直壓力。另外,柱子的頂端均有左右兩條樹枝般的分支,給予額外的承托力。

而這種設計,不但原創、美觀、簡單、而且更加有別於新哥特風格,需要用額外扶壁去支持建築物。

聖家堂中保管庫內
(聖家堂中,保管庫的天花及柱樑就是採用了雙曲面的設計。其靈感源自大自然的一棵樹木,柱子尤如樹幹般向上伸延。)



然而建造過程非常緩慢,曾經有人對此向他詢問,回答說:「我客戶並不著急。(My client is not in a hurry )。而「客戶」就是指上帝。

死因
高迪終生未婚,除了工作,沒有任何別的愛好和需求,聖家堂是他最偉大的作品,他把一生中的43年都貢獻在那裡,1925年還乾脆搬到教堂的工地去住,全心全意研究教堂的結構設計,1926年6月7日的下午,高迪完成當天的工作從聖家堂到市中心的教堂做禮拜,被一輛電車撞倒。當時他衣衫破舊,路人以為是流浪漢,把他送到聖十字醫院,並在三天后去世。同年6月12日,高迪的葬禮隆重舉行,前來送葬的隊伍從聖十字醫院一直緩緩地延伸到了聖家堂。高迪被安葬於聖家堂的地下墓室,這座大教堂迄今尚未完工。

後世的評價
在建築史,高迪的作品別樹一格,源於自然,在技術上及美學上同時極臻完美。高迪本人學庫五居,熟悉東西方文化及多國藝術,其本人建築風格可分為多利安、巴洛克通及哥特式三個階段,他一生的作品中,有八個建築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主要作品一覽:
維森斯之家 Casa Vicens(1883 - 1888)世界遺產


桂爾房地的小舍 Pavellons de la Finca Güell(1884-1887)


桂爾宮(Palau Güell )(1886 - 1889)世界遺產


聖德肋撒學院(Col Legi De Les Teresianes)(1888-1889)


卡爾倍特公寓 Casa Calvet(1898-1899)


貝列斯誇爾德塔(Torre De Bellesguard)(1900 - 1909)


桂爾公園(Park Güell)(1900-1914)世界遺產


米拉萊斯房地的大門(Porta De La Finca Miralles)(1902)


巴特尤之家(Casa Batlló )(1904-1906)世界遺產


米拉之家(Casa Milà La Pedrera)(1906-1912)世界遺產


桂爾居住區教堂(Colonia Güell)(1908 - 1917)教堂地下室被列入世界遺產中


聖家學校Escoles De La Sagrada Familia(1909)
資料及圖片來自:Wiki, Sagrada Familia , Google


文章分類:世界之最人物專訪奇趣建築新聞明日科技歷史人物潮流相片特集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