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界「諾貝爾獎」得主坂茂:美,代表人的尊嚴


「如果是由發展商建造、只是用來謀利的建築,即使是以石屎建造,也可以通通拆除。」

家,對於我們來說,是與生俱來。然而,對於曾經遭受天災蹂躪的災民來說,卻是生活最迫切的問題。 2014 年建築界諾貝爾獎--普立茲克獎的得主、日本建築界巨人坂茂,就地取材,不但為全球三餐不繼、無家可歸的人建造了臨時的家,更令到他們生活得更有尊嚴,活得比住在高樓大廈的城市人,更加溫暖。


就地取材的建築師
現年 57 歲的坂茂曾經說過:「最重要的是如何用,而不是用什麼。」由紙筒搭建的教堂,到利用貨櫃砌成的遊牧美術館,坂茂善長就地取材。 1995 年,日本阪神地震令到當地神戶市的 310,000 人流離失所,當時坂茂率先利用了紙筒、啤酒箱等,並且以沙袋作荷重,製造成臨時屋,供當地人暫住。這種臨時屋既廉價,又舒適,外型漂亮。時至今日,此設計已經先後在各國的災區、包括印度、土耳其和菲律賓上應用。

(貨櫃砌成的遊牧美術館)

利用了紙筒、啤酒箱等廢料造成的臨時屋)


美,代表人的尊嚴
坂茂眼中,人最重要的是美,而美,是人最基本的需要,代表了人類尊嚴的一面。在簡單的建築裡所流露的美,就算是難民營也不會淪落為貧民窟。為了建築物更富美感,坂茂在取材的時候一絲不苟,例如,日本阪神地震發生後,坂茂非常執著採用朝日的啤酒箱而不採用 麒麟的,原因是「朝日啤酒箱的塑料顏色較麒麟的紅色更加自然。」

茂十分在意建築的美感,然而在菲律賓建造臨時屋的時候,卻為了盡快為災民提供落腳的地方,放棄了美感。「在菲律賓,生力啤『它們的綠色』實在很難處理」茂說:「然後我們打算使用可口可樂的紅色膠箱。」紅色膠箱本來不是最好的選擇,但當務之急是為了災民盡快提供庇護。

伸延閱讀:女建築師從印度貧民窟改變世界

伸延閱讀:建築的巨人 #1 「神之曲條」安東尼‧高迪


伸延閱讀:世界十大最美墳場

私隱、美感、缺一不可
坂茂在其建築師生涯中,曾經因為堅持自己的理念而大動干戈。在 2011 日本海嘯發生之後,他向美國波士頓一間報章的作家透露,有關日本政府用當地學校作收容所的情況的不滿。「當然『私隱』是人類的基本權利,尤其當他們身心受創的時候。」而為了收容所的災民提供即時的私隱,坂茂利用了紙卷、帆布、針,在數小內為床與床之間築起區間。




打造切合災區的建築風格
擁有多年在災區建築經驗的坂茂認為,在災區建造房子,除了居住之外,為他們提供相聚空間,讓他們產生正能量是同樣重要。

遺「愛」災區,以建築感動災民
曾經有批評者指責坂茂所興建的臨時屋過於美觀,與其他臨時屋相差甚遠,令到災民無所適從。2011 日本海嘯時,坂茂曾經為一個名為女川的地方,利用貨櫃搭建臨時屋。由於臨時屋設計賞心悅目,色調柔和,令災民「延遲」了離開。





除了女川臨時屋外,坂茂參與的多個災區建築項目之中,有許多所謂「臨時建築」已經變成了當地居民生活的一部份,當中包括:位於紐西蘭、於 2011 年當地地震後興建的的「紙板教堂」,一個共 700 人使用的臨時教堂及社區會堂;位於中國四川成都,在 2008 年汶川大地震之後興建的一家小學。小學利用紙管搭建,然而非常堅固,經歷了多次地震後依然屹立不倒。

臨時貨櫃屋、紙板教堂,以至學校,這些本來當作應急的臨時建築,最後被當地人視作永久的居所、生活的一部份,坂茂認為,是「愛」決定的建築物在人心目中的價值。「就算是用紙製成的建築,如果人們喜歡的話,它就會永遠存在。」坂茂紐約援課時向其學生、同業及師長說:「如果是由發展商建造、只是用來謀利的建築,即使是以石屎建造,也可以通通拆除。」

紙板教堂

 (利用紙管搭建的小學
資料及圖片來自:Quartz


文章分類:世界之最人物專訪奇趣建築新聞明日科技歷史人物潮流相片特集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