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5 項目大型 3D 打印建築項目

3D 打印技術不斷改良,日新月異,在建築界中,各國均有發展商、研究所、建築事務所專門開發為建築業而設的大型 3D 打印器械,其中以打印金屬和混凝土作為最大突破。雖然 3D 建築打印距離普及化仍言之尚早,但此項技術的出現除了對建築方法帶來衝擊外,同時對建築物的外觀及結構亦帶來新變革及可能。

以下是編輯選出的 2018 年 5 項目大型 3D 打印建築項目:

【建築有嘻哈】美國建築師開班 鼓勵學生發聲,Rap 出多元風格建築

嘻哈音樂席捲全球,掀起一輪音樂、文化熱潮。在美國,有熱愛嘻哈文化的建築師將會在今年春天在夏天期間,在該國 17 個不同城市舉行名為「嘻哈建築營」(Hip Hop Architecture Camps)的活動,在探索音樂與建築的關係的同時,希望為美國建築潮流帶來新的空間。

Neomam 與旅遊網站 Expedia 數碼「還原」古代著名奇觀

名勝古蹟不但外觀宏偉,更象徵不同年代的宗教政治思維及權力核心,充份反映其國家的科學、歷史及文化的發展,標誌人類文明。可惜經歷了千百年歲月、天災、戰火摧殘之後,大部份的古蹟已經殘缺不存。

近日,一間名為 Neomam 的公司便為了旅遊網站  Expedia 制作了一系列 Gif 圖片集,將古代著奇觀,包括埃及盧克索神廟、龐培古老的木星寺、英格蘭的哈德良長城、意大利羅馬的阿根廷拉哥神廟、希臘雅典的帕台農神廟,以及太陽金字塔和 Nohoch 穆爾金字塔在墨西哥重現眼前。

走訪智利聖地亞哥的大型「街上」裝置藝術

藝術除了富有觀賞價值,有時候更可以帶動城市規劃,改變市民生活方式。在智利首都聖地亞哥,市政府因為興建鐵路工程將該市最繁忙的街道列為行人專用區,並邀請了當地藝術家 Dasic Fernández 為道路粉飾一番。豈料藝術裝飾深受當地人喜愛,大批市民更聯署要求保留藝術品,提議將馬路列為永久行人專區,成為藝術界一時佳話。

建築界哲人 B.V. Doshi 獲頒 2018 建築界「諾貝爾」-- 普利茲克建築獎


被喻為建築界諾貝爾獎、一年一度的普利茲克建築獎於上月公佈結果,由年屇 90 歲的印度裔建築師 Balkrisha Vithaldas Doshi (簡稱 B.V. Doshi )獲得,亦是首個印度建築師得到這個殊榮。

與許多著名建築師一樣出身於著名建築學府,B.V Doshi 年輕時入讀於英國享負盛名的皇家建築師學會,而且師承  20 世紀最重要的建築師之一、「功能主義之父」 Le Corbusier,並與他在法國巴黎從事多個建築項目。

世上宏偉建築往往能令建築師名留青史,可是這位年輕的印度裔建築師卻沒有像許多業界精英一樣追逐國際知名的建築項目,相反在事業起步之際離開歐洲,回到家鄉,留在剛剛脫離英國獨立、政局不穩、人民生活水平困迫的印度,致力回饋國家。最終,他奉獻了其 70 年的光陰、血汗和鬳智,不但為當地基層建設住宿、公共設施,更自資營辦大學,開班授課,成立基金等,大大改善了當地基建、教育,環境和城市規劃。

本年度的普利茲克建築獎結果的確讓不少業內外人士感到意外,同時讓這位處事低調的建築界哲人的名字及生平為世人所認識。沒有驚天動地的作品、甚少曝光於國際舞台的他,一生忠於自己的信念及初衷,以行動實踐其建築哲學,從根本為改變了國家及下一代的將來,他便是印度建築師 B.V. Doshi。

美國發展商「清洗」旗下物業塗鴉,被當地法院罰款 675 萬美元予街頭藝術家



在美國,街頭塗鴉是被公認的文化藝術,而近日一宗發生在紐約的物業案中,當地一家發展商對當地一個塗鴉地標進行「提早」清洗,藝術家因此入稟法院要求索償,結果法官裁定控方勝訴,發展商需罰款高達 675 萬美元。

世界築蹟 #11 《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 主題「冰」酒店

美國電視劇《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 叫好叫座,粉絲遍佈全球各地。芬蘭當地一個以冰雪建成的度假小鎮便與收費電視 HBO 合作,在上年 11 月開設了全球首家《權力遊戲》官方授權的主題的冰酒店,酒店設計不但重現電視劇內多幕經典場景,同時大玩第 7 季季尾夜王 Nigbt King 及冰龍等主題。

【免費下載】美國史丹福大學還原文藝復興 16 世紀全球最大世界古地圖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對世界文明發展影響深遠,近日,美國史丹福大學成功還原了一幅相信是16 世紀最大的世界地圖,由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米蘭製圖師 Urbano Monte 在 1587 年完成。地圖以地圖集的形式出版,分為 60 頁,現在可於史丹福大學歷史地圖網頁免費下載。

美國工程師利用真菌發明「自癒混凝土」能自行生長修補建築物



建築物隨歲月老化,混凝土結構會開始出現細少的裂縫,時間愈長,裂紋逐漸擴大,令內部的鋼筋暴露在空氣中,鋼筋受到水、氧氣、二氧化碳和空氣中的氯化物侵蝕,損害了結構的完整性,使建築物出現倒塌的風險。

全球多間大學都有團隊研究修補建築裂縫,以往曾經有研究人員,利用細菌、海藻等物料製造出「自癒系」建築物料。近日,美國紐約州賓漢頓的公立大學機械工程系助理教授 Congrui Jin 剛在學術期刊《建造與建築材料》刊登了「真菌與混凝土的相互作用:生物基自癒混凝土的重要性」一文,成功研究出首次利用真菌自癒混凝土。

美國藝術攝影師 Paul Raphaelson 鏡頭下的工業機械風相片集

拍攝廢墟建築相片充滿挑戰,由於日久失修及缺乏管理,建築物結構受損,地板、樓梯有可能出現倒塌的風險,攝影師進行拍攝工作十分危險。另外,棄置工廠大廈往往囤積工業廢料,以及滋生致病病毒,亦是露宿者、癮君子的溫床。然而,攝影師為了拍攝珍貴的相片,都為選擇挺而走險,2013 年,美國藝術攝影師 Paul Raphaelson 就深入紐約布魯克林區一所糖廠,拍攝出極具工業機械風的作品。

TheSpace 推介 2017 年著名建築師金句錄

建築師除了透過作品表達想法及理念外,有時候其言行亦會對行業帶來啓發和反思。網絡建築媒體 TheSpace 輯錄了 2017 年著名建築師在工作時候吐出的「一席話」,讓大家從另一個角度了解他們想法和信念。

一名建築師 – Dorte Mandrup





"I am not a female architect. I am an architect'
(我不是一名女性建築師,我是一名建築師。)

2018 年度美國建築師學會榮譽獎(AIA Institute Honor Award)公佈建築、室內設計及城市設計獲獎項目名單


在美國建築業界認受性甚高國建築師學會榮譽獎(AIA Institute Honor Award)剛在日前公佈了 2018 年度建築、室內設計及城市設計三大領域的得獎名單,評審在 500 個申請項目中選出了 17 個獲獎作品,當中包括國際知名的建築事務公司,例如是 Patkau Architects、SOM、Marlon Blackwell Architects、Ross Barney Architects 和 Bohlin Cywinski Jackson 等。

獲獎者將在今年在紐約舉行的 AIA 會議上獲得表揚。

壽命長達 500 年。哥倫比亞建築公司轉化塑膠廢物為耐用環保建材

大量塑膠廢料對地球環境進行嚴重影響,哥倫比亞一家建築公司一石二鳥,與回收商合作,利用塑膠廢料製造出樂高般的建築料塊,不但造價便宜、十分耐用,搭建的時候亦無需專業知識,為當地貧困家庭提供了解決住屋問題的新方法。

全球首家 Muji 無印良品酒店將於月底開幕



期待已久的 Muji 無印良品酒店將於月底開幕,這家源自日本簡約家居生活用品品牌連鎖公司,選擇在中國深圳福田區開設的其首家旗艦酒店。近日,該公司率先發放了酒店房間的相片,強調設計忠於其「反華麗,反廉價」風格。

活用古蹟建材,澳洲藝術家 Chris Fox 的巨型裝置藝術




歷史建築往往是城市的文化瑰寶,但為配合發展,它們最終也要面對被拆卸的命運。在澳洲悉尼,藝術家 Chris Fox 物以致用,將被棄置古建築材料變成炫目的裝置藝術。

【相片特集】位於上海的國際及本地建築師事務所

對全球建築事務所帶有強烈興趣的外國攝影師 Marc Goodwin,多來年走訪世界角落,拍攝各地的建築設計辦公室,了解業界不同工作環境及文化。近日,他剛完成了新一輯上海建築事務所的拍攝專輯,專輯收錄當地多間本地及國際業界的工作地方,展示了該中國最大城市豐富的建築文化。

本地建築師想出利用「水渠」建造住宅,以舒緩香港住屋問題

本港樓市尺價持續上升,有調查發現超過 20 萬人居住在面積少於 4 尺乘 6 尺的單位。面對住屋問題,有本地建築師想到利用水渠建造迷你單位以應付需要。

這種以水渠建成的住宅單位名為 OPod,由一間名為 Markbox 的公司負責構思及設計,香港
建築師 James Law 接受媒體 Quartz 訪問時表示,認為本地土地供應有限,OPod 可以擺放在城市中心、建築物之間狹窄的空間,提供居所之餘,亦可以善用廢棄的水渠,做到廢物利用。

富士山世界文化遺產中心正式落成啓用




為紀念日本富士山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而建 ,位於静岡県富士宮市的富士山世界文化遺產中心在上月正式落成啓用,中心由日本著名建築師坂茂操刀設計,這名「建築界諾貝爾獎」普利茲克獎得主希望日本後代能夠透過中心再次認識富士山的歷史和文化。

以色列千人建造全球最高 Lego 塔,以紀念癌症病逝兒童

在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特拉維夫,為了紀念在 2014 年被癌症奪去生命、年僅八歲的小童奧馬薩雅格(Omer Sayag),以及其建造世上最高 Lego 模型的遺願,當地的青年工程師及多個倡導組織,合共千人,在上年 12 月起,花了超過 50 萬個 Lego 積木,創造出世界上最高的樂高建築,並已遞交申請寫入健力士世界大全。

走訪荷蘭,參觀全球最大的多層「單車」專用停車場


作為全球最歡迎使用單車作為交通工具的國家之一,位於荷蘭烏得勒支市即將落成的單車停車場已經局部開始使用,現階段共提供 6,000 單車車位,到 2018 年底將可容納 12,500 輛單車,整個停車場落成後提供高達 22,000 車位,超越日本東京葛西地鐵站地下單車場 9,400 車位數量,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單車停車場。

中國湖南省稻田古蹟活化項目獲 WAF 頒發 「Landscape of the Year 2017」

位於中國湖南省常德市澧縣,它是中國南方史前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時期的遺址。在1996年,該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2002年,城頭山古文化遺址被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

近日,城頭山遺址公園外圍景觀被世界建築節( 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 選為 2017 年度景觀「Landscape of the Year 2017」,讚揚景觀作為教育的用途,讓下一代再次認識中國長達 6,500 年的農業文化。項目由北京大學教授俞孔堅及土人設計負責。

蝸居大翻新!五個簡單方法令屋企感覺更闊落舒適

樓價高企,地方有限,每個家庭都盡量善用室內空間之餘,避免室內空間因為置放太多物件而過份壓迫,保持環境舒適。縱使家居尺寸偏小,能夠巧妙的選擇傢俱、置放雜物,再配合一些裝修佈置技巧,狹小室內空間也可以營造出「闊落」效果。

建築的巨人 #5 「救世主」Elon Musk

《滾石》雜誌為 Elon Musk 在 SpaceX 拍攝的照片


2017 年 11 月 15 日,Tesla 及 SpaceX 創辦人 Elon Musk 登上了美國《滾石》雜誌的封面,將這位 46 歲的企業家稱為「明日的建築師」。 作為美國近年最成功科創企業家,他最廣為人知的是由他生產的電動汽車 Tesla Model S 系列改變了「電動車不及汽油車」的觀感,在幾年前興起一股電動汽車的熱潮。

然而,在這位同時創立 PayPal 及 SpaceX 工程學大才眼中,Tesla 電動車商業上的成績,對他來說只是協助他實現理想的一小步。簡單來說,幾乎他所有的心血也只是為了實現其「太空計劃」。
Elon Musk 被《滾石》雜誌選為 25 位打造未來工程師、科學家、醫學家、活躍份子及其他領人士之一
















現實中的《蝙蝠俠》 X 《鐵甲奇俠》
若要拿 Elon Musk 與超級英雄相提並論,他除了沒有《鐵甲奇俠》電影情節的飛行盔甲之外,他的工程學天才、財富、拯救世界的決心和正義感,可能比起 Bruce Wayne 及 Tony Stark 二人加起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被《紐約時報》稱為「或許是世界上最成功和最重要的企業家」的 Elon Musk,在 46 歲之齡已經曾經創辦或營運了四間市值愈億的跨國企業,包括網上付款平台 PayPal、電動汽車 Tesla、可循環火箭系統 SpaceX 及 太陽能發電 Solar City,每家企業都是業內翹楚。

更令人嘆服的是,幾乎每一樣他染指的行業或科研領域,其背後的目的都是為了改變世界,甚至如他所說的:「延續人類文明」。大家可能覺得筆者阿諛奉承,事實上 Elon Musk 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防止科幻電影,例如是《星際啟示錄》 、《智能叛變》這些威脅人類文明的悲劇的發生,對我們來說「改變世界」、「拯救人類」只是虛偽的口號,然而對於這位童年飽受欺凌、受著父親折磨的工程學天才,to save humanity 就是其生存、奮鬥的目的。

英公司首發《倫敦地下建築與設計地圖集》見證英倫鐵路文化歷史

專門出版全球各國地鐵及地圖 Blue Crow Media 推出最新、以英國地鐵為主題《倫敦地下建築與設計地圖集》(London Underground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Map),地圖由英國著名交通設計歷史學家 Mark Ovenden 及攝影師 Will Scott 共同整理。

MVRDV 建築事務所「科幻系」天津濱海圖書館,正式對外開放





由國際知名建築事務所 MVRDV 與天津市渤海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共同設計的天津濱海圖書館近日竣工,圖書館除了設計別出心裁外,它更與周圍的公園及新落成的文化區連接。

圖書館樓高 5 層,除了提供圖書供市民大眾閱讀外亦有其他設施:地面的一層屬於開放圖書館及大堂。一樓及二樓設有閱覽室及休息室。三及四樓除了電腦室、音效室、會議室外,更設有辦公室。一些書籍及大型檔案將儲存於地庫。


南澳藝術家 Joshua Smith 老街「盤景」建築

 南澳洲藝術家 Joshua Smith 熱愛香港及台灣地方舊式建築,近日更加利用 Google Map 實景街道功能,從台灣高雄舊式街道建築取得靈感,製造出迷你「盤景」建築,像真度極高。展覽品將會於高雄拱廊藝術館舉辦、名為「當太陽下山」的展覽中展出。

香港中文大學建築項目獲 WAF 頒最高榮譽 「World Building of the Year 2017」



備受業界推崇、一年一度的 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 (下稱 WAF)剛在本月 15 - 17 日於德國柏林舉行,經過評審團對第一天和第二天得獎者的最後一輪演講後,香港中文大學的「光明村重建項目」榮獲頒獎典禮中最高榮譽—-  2017 年度全球建築獎「World Building of the Year 2017」。以往,這個獎項均頒予大型建築項目,包括  Robert Konieczny / KWK Promes的 「甚切青國家博物館」、OMA / Ole Scheeren 在新加坡的 Interlace 和越南的「The Chapel」演播室,打破了一貫常態。

表揚建築業界鬼斧神功,第 50 屇「結構獎」公佈全球優秀得獎作品



由英國結構工程學學會(Institution of Structural Engineers)舉辦、為表揚建築物卓越技術的「結構獎」(Structure Award)剛於上周五晚上在倫敦 The Brewery 公布其第 50 屇獲獎項目。今年共有全球 119 個參賽作品和 45 個入圍項目中,選出了 14 個獲獎作品。獎項共分為 10 個組別,包括代表最高殊榮的卓越結構工程最高獎、應對極端條件結構獎、遺產類別結構獎、結構藝術獎等十個獎項。

【免費報讀】美國哈佛大學網上建築學文憑課程現正招生



美國哈佛大學的哈佛設計研究院近日公佈了其免費網上課程「建築學的想像」(The Architectural Imagination)予有興趣的人士報讀,課程講師的包括在哈佛大學教授建築理論的 K. Michael Hays、教授建築歷史的 Erika Naginski,以及建築科技史的 Antoine Picon。由於課程公開予任何人報讀,課程將會界定為「入門」程度,教導學生如何閱讀建築的文化表達及技術成就。

免費網上課程將透過美國哈佛大學與麻省理工大學在 2012 年共同研發 edX、一種 high-quality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簡稱 MOOCs)進行授課。有意獲取認學文憑的學生需要額外支付 US 99 美元升級課程,報讀及有關詳情可按此

延伸閱讀:英國自然史博物館重開,25 米大藍鯨骸骨成館內新「主角」

揉合傳統工藝及現代建築:泰國清邁「竹藝」佛教體育館

竹作為最原始、最堅韌,低碳排放的環保的建築材料之一,近年更不斷被建築界人士進行研究,將之應用在現代建築上。在泰國清邁,當地建築事務所 Chiangmai Life Architects and Construction 就為了當地的國際學校 Panyaden International School 打造了一座充滿禪意,並且用利用傳統竹藝建成的體育館,將傳統東南亞竹藝及西方建築風格合二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