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建築項目獲 WAF 頒最高榮譽 「World Building of the Year 2017」



備受業界推崇、一年一度的 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 (下稱 WAF)剛在本月 15 - 17 日於德國柏林舉行,經過評審團對第一天和第二天得獎者的最後一輪演講後,香港中文大學的「光明村重建項目」榮獲頒獎典禮中最高榮譽—-  2017 年度全球建築獎「World Building of the Year 2017」。以往,這個獎項均頒予大型建築項目,包括  Robert Konieczny / KWK Promes的 「甚切青國家博物館」、OMA / Ole Scheeren 在新加坡的 Interlace 和越南的「The Chapel」演播室,打破了一貫常態。

對於評審結果,WAF 項目總監 Paul Finch 在聲明中表示:「透過簡單『四面牆和屋頂』的建築,建築師實踐了其專業與付出,令人印象深刻...這個例子說明了建築在最貧窮,抑或是最富有的社區同樣重要。」

更多有關 WAF 的獲獎作品及詳情可瀏覽 https://www.worldarchitecturefestival.com

香港中文大學光明村災後重建工程


項目背景
 2014 年中國昭通魯甸發生 6.5 級地震,事發後當地一條名為光明村村落的大部分夯土建築物遭到破壞。為避重蹈覆轍,村民希望利用磚材取代夯土建屋。然而,建材價格迅速上漲,大部分村民無法負擔昂貴的費用。

該項目將傳統的夯土建築技術加以創新,為村民提供了一個安全、舒適、容易負擔而且具可持續性的建築方案,讓他們安居之餘,建築技術亦可薪火相傳。

在實驗階段,建築團隊為一對老年夫婦建造了一個原型房屋,以確認創新夯土建築系統技術的可行性。

在有限的土地上,設計將家居和半戶外空間融合,為老年夫婦提供舒適,同時富藝術感的生活環境。另外,為了提高室內的保暖功能,建築師使用雙層玻璃窗和絕緣屋頂。




保留夯土作為建築材料,最大困難莫過於確保房子能夠抵抗地震。為了提高抗震性能,團隊利用粘土、沙子、草等物料混合調配以製成牆身物料,當中再加入鋼筋和混凝土帶,以提高結構的整體性,避免垂直開裂。混凝土帶隱藏在牆內,使其與夯土牆合二為一。透過此方法,建築材料、夯實工具和模板的質量均得以提升。

振動台試驗結果表明,夯土建築的抗震性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能夠符合當地的地震規範。





強調沿用當地資源
重建項目採用了「3L」建築理念(L 是 local 的縮稱,表示當地技術、當地材料和當地勞動力)。結果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


  • 在環境方面,房屋對環境影響輕微,良好的採光和採光性大大減低了能源消耗。
  • 在經濟方面,建設和運營成本已經降到最低,容易讓當地居民負擔。另外,村民只要投入簡單的人力和工具便可建造房屋,而且易於維護和修葺,甚至利用此技術謀生。
  • 在社會層面,當地居民充分參與了整個重建過程。地方政府和多個大學學科均投放資源協助農村重建。我們用簡單的方法保護了當地傳統的夯土建築方法之餘,改善了其建築技術,改善了他們的生活方式。







  • 項目細節
    建築
    師香港中文大學暨昆明理工大學

    地點
    中國昭通

    首席建築師
    吳偉雄、李萬、新安志、白文峰

    設計團隊
    One University One Village

    面積
    148.32平方米

    項目年份
    2016

    攝影作品CUHKU - KUST

    資料及圖片來自:ArchDaily, W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