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辦得世界建築節 2019 (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 2019, 簡稱 WAF)上週六完滿結束,經過為期三天的項目介紹和陪審團審議,所有類別獎項、包括最矚目的「年度世界建」獎亦已經頒發。
世界建築節 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 2019 昨天開幕,率先公佈首日得獎作品
建築和設計業界最期待的年度盛會之一—世界建築節 2019(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 2019,簡稱 WAF)昨天早上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揭幕。
WAF 分為三日進行,昨天邀請了有份競逐獎項的數十名建築設計師對各自入圍的項目進行現場講解,並宣布首輪 WAF 獲獎者。餘下兩天將會公佈其他獲獎作品以及最高榮譽的「世界年度最佳建築」。
WAF 分為三日進行,昨天邀請了有份競逐獎項的數十名建築設計師對各自入圍的項目進行現場講解,並宣布首輪 WAF 獲獎者。餘下兩天將會公佈其他獲獎作品以及最高榮譽的「世界年度最佳建築」。
全球最大的 3D 打印建築即將座落杜拜
美國建築公司率先使用 A.I 「機械狗」 SPOT 協助建設三藩市機場客運大樓
美國建築公司 Hensel Phelps 與全球著名人工智能機械人開發公司 Boston Dynamics 合作,在建築工程引入旗下首部於市場發售的 A.I. 機械狗 SPOT,協助當地三藩市國際機場 Harvey Milk 一號客運大樓的施工進度。
香港建築師學會 - 洛杉磯建築展覽:「島與半島」 魅、效、序、變:香港建築
香港,一座座落於獨特地貌之上的城市,由島與半島所組成。 這地方缺乏天然資源,卻憑其歷史機遇、經濟和政治發展,演變成今天的國際大都會。
由香港建築師學會在本年 9 月至 10 月在美國洛杉磯舉辦,以知名作家劉以鬯於上世紀七十年的小說《島與半島》為名的建築展覽,以島與半島作為香港的意象,承載着獨特的香港建築,組成不同的「香港式」建築故事。
由香港建築師學會在本年 9 月至 10 月在美國洛杉磯舉辦,以知名作家劉以鬯於上世紀七十年的小說《島與半島》為名的建築展覽,以島與半島作為香港的意象,承載着獨特的香港建築,組成不同的「香港式」建築故事。
全球最「垂直」城市大比拼!香港高樓大廈數目排名第三
香港是國際的金融中心,摩天大廈林立,加上地少人多,地價高昂,令其城市建築一直遍向垂直發展。根據高層建築和城市人居委員會(Council on Tall Buildings and Urban Habitat,簡稱 CTBUH)數據,全香港香港有 355 棟高於 150 米的高層建築物。
見證人類明文起源:四千年古城「巴比倫」近日終於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自 1983 年以來,伊拉克一直希望將國內擁有逾 4000 年歷史的「美索不達米亞大都市」巴比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可是基於政治因素,這個標誌人類歷史和文字起源、人類最早記載的大城市之一直到近日才得以「正名」。
本月 7 月 5 日,教科文組織在在阿塞拜疆舉行會議,最終投票贊成該城市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認可。根據半島電視台的一篇報導,伊拉克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代表說:「沒有巴比倫的世界遺產名單是什麼?沒有巴比倫,如何講述人類最早期的歷史?」
遠離手機,讓兒童重拾學習的樂趣。走訪新開幕 PANRONAMA Design Group 項目「文軒兒童書店」
數碼手機、平板電腦為我們生活帶來方便,卻讓我們失去了拿起書本的習慣,漸漸喪失這種優良的生活傳統。更不幸的,我們下一代的孩童未學會說話,便「被迫」跟隨父母一樣,終日與平板電腦作伴,令他們在成長最關鍵的起步階段,就已經對書本、甚至周圍的事物亦失去興趣,無知地剝奪了孩子從環境中探索知識的本能,同時為他們的建康帶來潛在的影響。
探索健康、環保的城市生活:荷蘭阿姆斯特丹【第二屇單車建築雙年展】於上週揭幕
走訪如幻似真的知識迷宮
座落中國重慶市著名地標—摩天大樓中心、由 X + Living 工作室負責的重慶鍾書閣,佔地兩層共 1,4000 平方尺,於本年 1 月竣工,其獨特的佈局設計,讓訪客彷彿走進如幻似真的世界,迅即成為當地文青的閒逛新熱點。
《塑造‧無形 Shape the Shapeless》香港建築師學會兩岸四地建築設計論壇及大獎 2019
建築見證歷史,紀錄一種文化的起源,印證一個地方的變遷,體現一個時代的興盛。隨著國家方針和政策推動,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地區成為經貿發展的重要據地。自 90 年代起,香港有逾 2,300 家建築、測量及工程服務公司,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建築工程專業服務,足迹遍布全球。為打入東亞和非洲等地區的新興市場,建築業界與不同國家的文化和設計理念交流尤其重要。因此,由香港建築師學會主辦、「創意香港」贊助的香港建築師學會兩岸四地建築設計論壇及大獎 2019 首次跨越兩岸四地,邀請來自一帶一路國家的建築師,與兩岸四地業界同行聚首切磋交流,於國際建築設計舞台上一展成就。
以「塑造‧無形」尋根歷史 探索多國建築文化
香港建築師學會兩岸四地建築設計論壇及大獎由香港建築師學會主辦,在「創意香港」鼎力贊助下每兩年舉辦一次。作為兩岸四地建築業界的重要交流平台,2019 年香港建築師學會兩岸四地建築設計論壇以「塑造‧無形」為主題,期望建築師的無形創意跨越兩岸四地,以更廣闊地域前提下,重新以文化與設計為重點,探索各國的建築特點和風格,打破慣有觀念和傳統文化,反思一貫建築設計風格,並透過業界間的互相切磋和交流,進一步提升兩岸四地的建築設計水平。
設計大獎設八項類別 鼓勵以創意衝出國際
香港建築師學會兩岸四地建築設計大獎則旨在鼓勵和表揚優秀建築設計作品,提升生活質素、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並通過富創新和具創意的設計,為社會建立更豐富的建築認知。設計大獎亦爲兩岸四地的建築師帶來一個互相觀摩的機會,讓業界同行跨越地域界限,互相切磋及交流,將兩岸四地的建築設計進一步推向國際。本屆設計大獎將分為九個建築類別,涵蓋住宅、商業、文娛、 教育及宗教、運輸及基建、社福類建築,更歡迎未興建的建築方案設計參賽,藉以讚揚富有創意、對營造宜居環境及促進經濟發展、或在建築設計的知識承傳作出貢獻的卓越建築設計。另外設有學生組別,以「人類和自然未來形狀」為主題發揮創意。
首邀南非建築師來華出席論壇 引入新觀念新文化
本屆香港建築師學會兩岸四地建築設計論壇邀請到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具備豐富經驗及傑出地位的知名建築師、理論家、歷史學者和教育工作者擔任論壇的演講嘉賓,分享他們對全球建築文化與當前的發展模式的真知灼見。大會亦邀請到來自希臘的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教授 Alexander TZONIS、設計馬蓬古布韋展覽中心的著名南非建築師 Peter RICH、獲獎無數的南非建築師 Katherine Maree OTTEN ,以及兩岸四地建築設計大獎委員會主席盧林教授擔任香港建築師學會兩岸四地建築設計大獎的評審,以嶄新的建築觀念和文化背景,分享歐洲和非洲富有宗教特色的建築文化,並為兩岸四地的建築提出寶貴意見和交流,助建築師了解多元文化,重塑兩岸四地建築設計概念。
強強切磋 文化交流向世界進發
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發展迅速,將為兩岸四地的建築業,以及國內外的合作夥伴帶來龐大機遇。香港建築師的專業水平和操守備受國際稱許,加上大灣區優勢,可聯同海外建築設計公司,為各地城市提供多元化的建築設計服務,機不可失。藉參與本屆香港建築師學會兩岸四地建築設計論壇及大獎,兩岸四地建築業界與一帶一路國家學者交流互動,強強切磋下擴展文化視野,攜手共拓機遇,勢必可在國際建築設計舞台上更上一層樓。
論壇
日期:2019 年 6 月 21 日 (星期五) 早上 9 時至下午 6 時地址:香港金鐘道 88 號太古廣場香港 JW 萬豪酒店
講者:來自一帶一路地區和非洲的著名建築師、理論家、歷史學家和教育家
專業界別比賽
比賽類別:住宅;商業(辦公大樓 / 酒店);
商業(商場 / 商城 / 步行街);
社區、文化及康樂設施;
教育及宗教項目;
運輸及基礎建設項目;
社會福利建築;
未興建項目: 建築方案設計。
日程
截止接受提名:2019 年 3 月 15 日 (星期五) 中午 12 時正( 香港時間)
第一階段評審(第一輪遴選):2019 年 3 月
如提名作品未達大會目標,國際評判團會淘汰有關作品。
入圍作品將獲通知提交補充資料。
第二階段評審(最終評審及國際評判團决議):2019 年 6 月
評判團選出得獎作品及名次,並於頒獎典禮中公布。
頒獎典禮:2019 年 6 月 21 日 (星期五)
晚宴、公布得獎名單及獎項頒發
活動詳情及報名辦法:http://www.hkia.net/cadsa/2019/
學生組別比賽日程
主題:SHAPE and SHAPELESS. TRANSCENDENCE OF HUMANITY AND NATURE
日程
截止接受提名:2019 年 3 月 31 日 (星期日)
頒獎典禮:2019 年 6 月 21 日 (星期五)
晚宴、公布得獎名單及獎項頒發
活動詳情及報名辦法:http://www.hkia.net/cadsa/2019/student/
塑造‧無形 + 得獎作品巡迴展覽
日程
2020 年第一至第三季度(暫定)
關於論壇及大獎
2019 年香港建築師學會兩岸四地建築設計論壇是一個重要交流平台,邀請來自兩岸四地以及一帶一路國家擁有豐富經驗及傑出地位的建築師擔任講者,旨在互相切磋及交流,進一步提升四地的建築設計水平,務求可在國際的建築設計舞台上更上一層樓。2019 年香港建築師學會兩岸四地建築設計大獎爲兩岸四地的建築師帶來一個互相觀摩的機會。同時以此讚揚富創意、對營造宜居環境及促進經濟發展、或在建築設計的知識承傳方面作出貢獻的卓越的建築設計。
香港首個「還原歷史」計劃,以虛擬實境還原戰前皇仁書院校舍,跨越四十屆皇仁校友協力製作 ,參考過世界各地萬頁資料
走訪日本最大型藝術盛事「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三年展的古蹟活化建築項目
以自然為主題、在日本新潟縣舉行的藝術盛事「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三年展剛在上月 29 日開幕,這個世界上其中一個最大型、長達 51 日的藝術節日,由 2000 年開始每三年在當地十日町市及津南町舉行,而藝術展將會邀請來自不同國家的藝術家、當地政府及國際會議組織以「自然為主題」的方式探討藝術議題。本年,大會便邀請了國際知名的中國建築師事務所 MAD 為當地的清津河隧道進行裝置藝術佈置,將藝術與自然融合,藉此活化社區,同時營造出一個富有詩意的空間。
【千載難逢】入住北京「萬里長城」,參加 Airbnb 問答遊戲即有機會贏取長城一晚豪華住宿,載止日期 2018 年 8 月 11 日。
中國北京旅遊發展委員為了推廣當地旅遊,與出租住宿網站 Airbnb 合作,在期網站舉辦了一個問答遊戲比賽,只要 Airbnb 網頁提交你的答案,就有機會成為「數千年來第一批在中國長城度過夜晚的旅客」。主辦單位將會選出 4 名幸運兒,比賽截止日期為本月 11 日。
【香港付運】亞馬遜 Amazon 推網購「貨櫃屋」 3.6 萬美元起。包全屋傢私電器,符合國際標準,抵禦惡劣天氣。
樓價高企是許多發達國家、大城市面對的問題,面對日益嚴重的貧富差距問題及住屋需求,不論建築師、企業以及政府部門紛紛投入資源,研究可以緩和房屋短缺,其中「貨櫃屋」多年來成為最經常被討論的方案之一。有見及此,全球最大網站商店之一的亞馬遜 Amazon 亦透過其平台推出標榜廉價的即住貨櫃屋,聲稱符合國際建屋標準,更可以運送至香港。
用樹木填海?意大利水都威尼斯的「不朽」建築奇觀
作為歐洲最受遊客歡迎的旅遊勝地之一,位於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斯被運河分隔,並由橋樑相連而成。這個由 118 個小島連接城市以其優美的環境、建築和藝術品珍藏而舉世聞名,其潟湖和城市的部分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發現「開放式辦公室」減少員工直接互動逾 7 成,欠缺私隱或影響工作效率
近年開放式辦公室大行其道,除了香港以外,世界各地愈來愈多企業選擇這種標榜鼓勵溝通的辦公室設計,希望設計最終能夠提高員工的生產效益。
然而,美國哈佛商學院教授 Ethan Bernstein 與一位作家對兩家入選福布斯 500 的公司進行了研究和觀察,發現這兩家剛轉為以開放式辦公室營運的企業,旗下員工之間不但沒有增加溝通,反而令同事間使用電郵通訊的數量大大提升,與設計開放式辦公室的建築師預期的效果大相逕庭。
榮獲多個建築獎項。澳洲悉尼的木系大型建築 International House Syndey 正式落成啓用。
近年以木材作為現代建築建材越趨普及,在澳洲,當地地產商 Lendlease Building 繼布里斯班被喻為迄今世上最高的木製大廈 25 King 項目後,它們另一個位於悉尼、同樣以木材作為主要建材的 International House Syndey 近日正式落成啟用,成為當地 Barangaroo 區新的焦點。
【光合作用發電】英國大學成功研發迄今發電量最高的有機「細菌太陽能發電」,有望應用於陰暗、深海地區。
太陽能發電源源不斷,以美國、中國為首的國際科研機構一直投入資源,希望研發出更高效能的太陽能發電技術,以應用到市民日常生活中。近日,英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了「細菌太陽能電池」的研究成果,表示該有機的太陽能發電裝置在日光不足的條件下也能將光轉換變為能量。
第十三屆亞洲當代藝術展載譽歸來,率領藝術家攜佳作首度亮相
第十三屆亞洲當代藝術展載譽歸來率領藝術家攜佳作首度亮相
香港2018年7月10日:第十三屆亞洲當代藝術展將於9月28至10月1日在香港港麗酒店隆重回歸,屆時將有逾80家來自亞洲及全球各地的畫廊參展,一眾新晉藝術家及知名藝術家均會參加此項藝壇盛事。展覽在9月28日週五下午以獨家銀聯貴賓優先預覽及銀聯貴賓預覽揭開序幕,週六始開放予公眾人士入場,展期至週一10月1日。
“Architecture…for a better world” UIA 公佈 2018 年度「世界建築日」官方海報比賽勝出作品
世界建築日由國際建築師協會(International Union of Architects,簡稱 UIA)於 2005 年成立。每年 10 月 1 日,世界各地建築業界將舉辦展覽、講座和其他活動以提醒大眾對我們未來棲息居地所肩負的共同責任,而今年世界建築日的官方宣傳海報日前剛透過比賽選出。
前衛、高貴。澳洲建築師 Angelo Candalepas 重新詮釋穆斯林清真寺 Punchbowl
數日前,由澳洲建築師事務所 Candelepas Associates 負責、由籌備至完工花費近 10 年建造的清真寺 Punchbowl 贏得了由當地澳洲建築師協會舉辦的 2018 新南威爾士建築獎中最高榮譽— Sulman Medal 公共建築獎章,令到該座大膽前衛的清真寺一舉成名,為傳統的穆斯林建築風格帶來新面貌。
清真寺 Punchbowl 座落於悉尼一處同名 Punchbowl 的郊區,是整個穆斯林新社區最早落成的 一部份,將來寺的附近將會興建教學設施及社區中心。
【設計與健康】英國科學家發現城市建築外觀及設計容易造成頭痛和不適,重疊式的圖案和紋理是現代設計的「錯誤」?
自古以來,人類被自然環境包圍中生活,直至近數百年前由英國工業革命開始,文明進步對人的生活模式帶來徹底的改變:利用鋼筋混凝土興建的樓房愈來愈高;井井有條、紋理有序的設計成為文明的象徵;電腦化令設計更得心應手。
然而,近日有外國科學發表研究報告,指由人所設計、有條不紊,重疊而有規則的設計紋理,在觀看的時候會直接影響大腦,造成頭痛及不適的問題,質疑近代建築設計本身最對人產生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
然而,近日有外國科學發表研究報告,指由人所設計、有條不紊,重疊而有規則的設計紋理,在觀看的時候會直接影響大腦,造成頭痛及不適的問題,質疑近代建築設計本身最對人產生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
廣州源計劃 O-office Architects 以「水泥鋼筋」打造的現代四合院
訂閱:
文章
(
Atom
)